随机变量

Vol.33 - 斗胆来点性别议题

你好。立秋节气一过,北京的天气立刻一点点凉了下来。虽然阳光依然耀眼,但空气中暑气的消退却能让人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接下来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秋天。作为一个生长在淮河以南的人,北京的四季分明是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最大理由之一,每一个季节都值得期待。

SOP(标准作业程序) 的意义

这条内容来自于订阅的一份 Newsletter,作者总结了自己策划展会活动的经验,并作为一个标准流程沉淀和分享出来。

新手如何策划一场75分的展会活动?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相信职场人士都不会陌生,也经常被用在各种声讨“大厂黑话”的场合中。但正如不应过度应用 SOP,同样也不必将其过分恶魔化。SOP 的意义在于保证一个事情完成质量的下限不会太低。比如,我是一个完全不懂策展的人,但按照这篇文章所列的清单,一条一条去扩展、去执行——当然其中一定也会需要付出努力——那么结果应当最差也不会太离谱。

斗胆来点性别议题

"脑袋逻辑这么清楚还以为是男生"

性别议题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禁忌,超高的话题性能够带来流量,但稍不注意便会玩火自焚。但最近接连看到一些关于性别话题的内容,有一点不吐不快。鉴于这里并非公共领域,我也无意于制造对立吸引流量,因此浅谈一下也未尝不可。

上面贴的这条帖子,来源于一位女性创业者接受到的评论:「脑袋逻辑这么清楚,还以为是男生」。我相信发表这条评论的人,下意识里一定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男生的逻辑能力强于女生,在 Ta 的观念里应该和 1+1=2 一样自然。

这位女性创业者援引这条评论,说明了一个事实:女性主義之所以不應該被視為「女權上升,打壓男權」,就是在於女性主義也意識到男性的困境,男性的困境就是女性的反面,女性被預設「不懂」,就是預設男性「要懂」。 女性主义是关照所有性别的困境,而这恰也成为了女性主义本身的困境,因为这不可避免会陷入到所有群体互相对立、争论喋喋不休的境地。

同样的例子,最近看得不少:

看了一本小说叫《沧浪之水》,讲述的是上世纪末一个知识分子在官场中最终无法独善其身的故事。其中有一些小的细节,关于男性责任的部分提及非常多。例如每当主人公表示出不想在官场上出面巴结领导来争取机会,女朋友和妻子都会以「推卸男人的责任」将他架上前线。 在这里,女性被预设「相夫教子」,就是男性被预设「钻研经营」,获取权力和金钱。

一个博主在一篇日常博客里,提到女朋友出游准备了不少护肤品时,似乎是下意识地说,「我是男性,不太需要瓶瓶罐罐」。在这里,女性被预设「精致」,就是男性被预设「粗糙」。

这几个例子,或是出于时代性的限制,或是出于整个社会的潜意识,枷锁牢牢地套在了每个性别身上。在这样的框架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枷锁的审判,区别只是在于自知或不自知。

《万历十五年》

最近看了黄仁宇的名作《万历十五年》,总结和分享一下书中主要的观点和阅读中的想法。

《万历十五年》以微观的视角,尝试揭露明朝,乃至封建王朝走向衰亡的根因。微观的视角是指,全书关注了几个人物的处境和命运——包括明神宗万历、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官员海瑞、哲学家李贽等。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努力,但最终却都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具体来说,作者认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文官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文官系统形成了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对比下,君主是无力的。君主被文官集团要求只做一个道德的楷模,一个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活着的祖宗」。虽然历任君主都做出了自己的抗争——比如嘉靖皇帝靠自己的权术斗争技巧做出平衡,正德皇帝靠惊世骇俗的反叛精神和宦官、武官的力量做出对抗——但到了软弱而矛盾的万历皇帝这里,可行之路只剩下摆烂一条。

也是在这种力量下,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会触动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和信仰。隆万新政、张居正的大改革最终都无疾而终,申时行只能努力在巨大的惯性中维持一点小小的平衡,海瑞抱着古典的信仰和操守在这个体系里撞得头破血流。

这说明整个封建王朝上下的系统已经是一潭死水,任何试图从内部进行的局部改良,都注定只是徒劳。只有进行根本性、结构性的颠覆,打破现有的框架,才能解决这种困境。

来点轻松的

回头看看这次的内容过于严肃了,来点轻松的结尾吧。

谁知道呢,10 年后再来问我吧

IMG_0680

看点小猫

一只奶牛猫的故事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