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Vol.25 - 全民 ChatGPT

Hi,这里是 2023 年第 1 篇 journal 每篇 journal 按 3-2-1 结构模型组织内容:3 个想法,2 个摘录,1 个名词

想法 1

无论是做什么产品,只要涉及到了 UGC 内容的生产,从产品设计到代码架构,相对单纯的 PGC 内容来说,都有许多的不同:

想法 2

最近在尝试使用 Mermaid 这种描述语言形式绘制流程图的工具,体会到有一些很明显的优缺点:

同样的优缺点也出现在 markdown 上,只不过 markdown 的语法和支持的产品相对更成熟而已。这种内容(数据)与形式(表现)解耦的设计同样可以类比到技术领域,比如技术模型(如 css)或是代码架构(如 MVC)。所以,是不是没有问题是多加一层抽象解决不了的呢?

想法 3

如果播客产品的收听体验能够做得更加精细和智能一点就好了。

我听播客绝大部分是 1.3 倍速,因为播客绝大部分的信息密度都比较低。但音乐类播客往往是主播一段聊天以后,播放一首歌曲,因此我必须手动调整倍速,或者听一首 1.3 倍速的鬼畜歌曲。

播客产品可以先对内容进行打标,再使用 AI 对内容做分析,从而实现分段倍速的功能。当然这个功能的 ROI 应该很低,但多希望有更多不考虑 ROI 的设计呀!

摘录 1

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 《蛙》莫言

过年期间读完了这本茅盾文学奖作品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莫言先生对语言和词汇的运用,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那么普通和平凡的词汇,在恰当的位置都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

摘录 2

做全球化产品,而不是在全球做产品。 —— 张一鸣

据说这是张一鸣很早就确定的战略方向。相比于其他产品先国内、再出海的业务路径,这样的战略方向把全球化提到了一个初始位置,展示出了宏大的愿景。

但光有愿景是远远不够的。字节的全球化在尝试解决一种很新的问题:是否能解决普世的产品需求?在当前的逆全球化背景下,是否有通用的解决方案?

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TikTok 作为出海最成功的产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短视频创作和娱乐是一个普世的产品需求,但随着发展也遇到了各种政治因素的打击,以及商业化的阻力;而海外电商则遇到了和国内电商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和问题。

甚至如果按照一鸣的理念,把做公司也当做一个产品的话,这个产品的全球化也似乎遇到了问题:尽管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全球化协同办公的尝试和努力,也还是在不同国家遭遇到了来自文化和习俗的挑战,以及跨地区合作中遇到的工作理念的碰撞。

因此近几年,在各个方向上也开始看到不同的本地化产品和运营的尝试。或许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大一统的解决方案吧。

名词

把 ChatGPT 作为本期名词,无疑是最合适的。从年前到现在,ChatGPT 已经破圈到了所有行业的朋友都听说过的程度。打开微信公众号列表,ChatGPT 浓度达到了 70%,一举超过了之前的元宇宙、NFT。

至于说 ChatGPT 能不能取代搜索引擎?我当前使用的体验仍然是不能的,原因在于搜索引擎(谷歌)能够给我带来的是一揽子信息,我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而 ChatGPT 的回答让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只能相信它的回答,或是继续不停地调整我的问题(但最后仍然只能相信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ChatGPT 犯蠢或者作假(在目前的体验中仍然很常见),我将只能基于一个错误的回答来进行接下来的决策,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