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Vol.22 - 和工具一起成长

Hi,这里是 2022 年第 16 篇期刊 每篇期刊按 3-2-1 结构模型组织内容:3 个想法,2 个摘录,1 个名词

想法 1

在笔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上折腾了这么久,还保持着强烈的探索欲。

最近感觉到,自己原本想用 Notion 作为一站式工具的想法并不可行。Notion 依然很棒,也依然是一个 All In One 的 Workspace,只不过和我的需求偏差,需要靠其他工具来弥补。

举例来说,Notion 的 Workspace 诸多团队协作的功能使得它能很好胜任团队工作的需求,但我只是个人使用者,团队协作的需求很少。

再比如说,我现在习惯用 Notion 进行写作和发布,但写作之前的灵感、素材收集,Notion 做不到;而想法如何整理,思维地图是怎么一步步构建的,Notion 也做不到,或者说,Notion 就不是为了做这些而生。同样,Notion 的写作体验可能并不如 Craft,发布也有若干种其他某些方面更好的选择,比如 WordPress、竹白,甚至公众号等。

但 Notion 对我仍然是有价值的。比如我的写作和主页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使用 Notion,它能够有足够基础和丰富的展示形式,并且也能随时在多端进行内容的修改。我的个人相关的数据也依然会用 Notion 整理,虽然飞书多维表格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All In One 或许确实代表了每一项都不是最优解,但我会尽可能找到它契合需求的功能,以此来尽量减少工作流程上,工具切换带来的摩擦。至于其他未满足的需求,就交给更专业的工具吧。

之前使用 Notion 作为一站式工具的构想和总结(例如 Notion 系列(一):Notion All in One )不会进行修改或删除。我相信随着自己的不断使用,对工具的选择和理解一定是在不断发展的,能够看到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想法 2

思维和知识是网状结构,使用线性的文章来表达,是一种降维表达,一定会有大量的细节丢失。

这也是双链笔记(如 Obsidian、Roam Research 等)兴起的原因。

然而,在这整个链路上,仅仅依靠双链笔记就足够了吗?从我目前的了解和使用来看,不是的。

我觉得网状的思维/知识结构,在其生长过程中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1. 涌现:捕捉思维的火花,或是采集信息,并将其定格为知识。
  2. 定位:每一个知识碎片都应当在全景图中定位其坐标。
  3. 关系:不同知识之间是如何建立连接的,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双链笔记工具无法解决其中任意一点。而只有当该网络建立以后。双链笔记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譬如使用双向链接去尽可能模拟、复原原本的结构;使用大段的文字去阐述链接上的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说,双链笔记是对网状结构的一种略显笨拙的表达尝试,尝试解决的是思考和表达的「最后的一公里」。

我觉得,Heptabase 可能是更好的解法。关于 Heptabase 的尝试,后续会有专门的文章阐述。

想法 3

订阅了不少 Newsletter 和博客,更偏爱有更多自己的输出的那一类,这样在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是在和当时的作者交流。其中的见解不一定高明或者多有启发,记录的文字不一定优美,但能够感受到写下这些文字时的真诚,已经很动人了。

比如我关注过一个留学生的博客,每篇都很短,内容也是很简单的叙事,讲述自己上课的趣事,做项目的艰难,或者假期跟同学一起出去的开心,诸如此类。虽然他更新不勤,但每次更新我都能静下心来阅读,了解他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联系很奇妙,虽然我不认识他,而我在他那里也只是一个来自中国的 IP 访客而已,但远在地球两端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些文字而保持着微弱的交集。

相反,有一些以前关注的 Newsletter,逐渐变成了搬运工的类型,每一期只是简单传递一些读到的文章,最多再做一句评价,却并没有自己的加工、理解和观点。看似能够“摄入”的内容质量可能变高了,但我并不想阅读这样的二手信息。说白了,现在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有那么多,多关注一个类似的渠道可能只会徒增焦虑而已。

摘录 1

黄铮用人上强调「信用卡逻辑」:一开始会给一定额度,但积累额度很难,要依靠很多次履约;但失去信誉却很容易,一次违约就足够,且很难恢复。 —— 晚点《谁在管理拼多多》

刚好最近的工作,经历了若干件事,都有关 credit 的建立和消失。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员工,都需要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维护自己的信誉,因为它真的太容易被摧毁了。并且在开始失去它的时候,你很难察觉。直到失去信誉带来的结果逐渐显露,才会后知后觉。而 信誉的重建,则会更加困难。

但说回来,我相信人们往往愿意宽容的是经验上的不足,或者诚实的无知。而真正致命的是态度上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因此只要保持诚恳的态度,始终爱惜自己的羽毛,保持信誉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摘录 2

Rewriting is the essence of the writing —— 《On writing well》

坦率地说,在写完文章并发布后,我仍然会时常回头翻一翻,动机大部分是为了回顾当时的想法和表达。但几乎每次我都会对原有的文章做一些修改,有时是一些文字显得过于啰嗦,有时是一些段落的逻辑,重新看起来略显混乱。因此,我是十分认同这句话的,并且需要一个能够实时修改已发布内容的平台。

名词

https://www.productplan.com/glossary/product-market-fit/

产品市场匹配度,即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目标群体市场,以及能满足该市场需求的产品。

PMF 由企业家和投资人 Marc Andreesen 提出,通常被认为是后续的留存、增长等策略的基础。换言之,只有当找到 PMF 以后,更精细的留存和增长策略才有意义。

有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PMF 是否成立,定性的指标如用户的口口相传、媒体的报道等;定量的指标如: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