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Vol.17 - 关于业务指标的思考

Hi,这里是 2022 年 3 月第 4 篇 weekly 每篇 weekly 按 3-2-1 结构模型组织内容:3 个想法,2 个摘录,1 个名词

想法 1

一直不喜欢看视频教程学习,我觉得视频教程的信息密度太低了。如果是文字教程的话,我可以在不需要留意的地方快速略读,在需要关注的地方反复咀嚼,但看视频我就得一直留意,生怕错过什么知识点,因此看时候会很容易丧失耐心,想快进,想倍速,想进度条上直接把重点标出来。

但实用类的技巧传授是例外,比如我就很喜欢看视频学做菜。

想法 2

用户产品的不同,以及同一个产品的阶段不同,需要关注的指标一定要理清楚,不能只追求表面功夫。

比如最近钉钉的软文特别多,但从文章里也能看到,钉钉的核心指标从看 DAU 转变到了看活跃企业数。这代表钉钉从做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做裂变,转向了做中大型企业。DAU 是一个很容易看的指标,针对 DAU 的提升 C 端也已经有很多的手段去做,但想明白了现在的业务重点(从做大规模到做深价值),才会制定出最适合的指标。

再比如从前在教育产品,关注 DAU、MAU 这些常规的 C 端产品的指标其实是没有用的:业务需要关注的是续报率,技术需要关注的是同时在线人数。再比如做 C 端产品,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初始阶段可能看留存,具体业务需要看渗透。

会有这样的体会是因为我 leader 经常问我业务指标的意义,以及我对业务当前阶段这些指标的看法,从这里面确实也能学到许多做产品的思考。

想法 3

钉钉的软文推广铺天盖地,刷公众号,5 个互联网 KOL 里,4 个都在写钉钉想明白了。这可能也反映着钉钉的战略重心从中小型企业向中大型企业的转换吧,毕竟中小型企业可能不会太关注互联网 KOL 的声音 _

摘录 1

救援人员在失事现场支起帐篷。一夜过去,雨没来,伤者也没来。 —— 人物 ·《MU5735航班上的人们》

初读这个叙事和结尾,一下子泪目。想把它引到 weekly 中的时候,细细一琢磨,又感觉到哪里不对。

看了「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这篇文章,发现哪里不对:这篇新闻的故事性太强了,仿佛迫不及待找了一些故事来挑起你的情绪,但行文和风格又有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客观和冷静。这样的故事性用在刚发生了一天的惨烈的事故上,不得不怀疑一下作者和编辑的用心。

摘录 2

组织存在惯性,安全感是团队稳定的重点,在大家手上的工作和脑子没有转过来之前,我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安全的,之前在做的事情是有延续性的。—— 晚点·《钉钉叶军:胆小、克制与进步》

团队做事的延续性很重要,改变一个团队或者想让团队方向转变,并不意味着一下关停原有业务,开辟新的战场。

具体到团队中的个人也是一样,需要让 ta 感受到,自己做的东西是有延续性的,是有方向和规划的。

名词

是 Facebook 于 2010 年推行的一套协议,通过在 HTML 中加入 OG 标签,让网页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时候,能以更好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具体可以查看这里:https://ogp.m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