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Vol.11 - 量变引起质变

3-2-1 模型:3 个想法,2 个摘录,1 个名词

想法 1

说文解字是个挺有意思的事。

听播客,梁文道谈到「清贫」,是指虽然贫穷,但从物质到精神生活都仍然坚持一丝不苟的状态,「清」字无疑是重点,不然就是「赤贫」了。

中文如此,英文其实也一样。许多英文单词细究词根,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读了一篇文章,从「action」这个词研究起它的词根起源:在拉丁语中,action=agere(发动和领导)+gerere(忍受),似乎在提醒我们,每个行动都需要有令人兴奋的发起和开端,也需要忍受晦暗的低谷期。

适当的学习说文解字,能让写作时用词更加精准,甚至对记词汇也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更近一步就是抠字眼、掉书袋了,掌握度很重要。

想法 2

Notion 更新提示,少见地看到强调为了满足社区和用户的意愿,技术上做了多么不容易的重构。

怎么说呢,虽然我理解原意是想突出一下对社区用户呼声的重视,但这种强调倒不是很有必要。满足社区用户需求是好的,但技术上的重构是其中最不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因为原有架构不能满足新需求的拓展而做的彻底重构。

Untitled

想法 3

规模和复杂性的量变会引起质变,会让原本的事情变成截然不同的另一件事。

一个例子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不断带来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促使各种新的技术诞生(如流式计算等),最终变成了一门崭新完整的新的学科。

另一个例子是客户端工程。最近看了不少公司里的大型工程,虽然按照原理来说,所有的工程其实结构和产物都是一样的,但随着工程和团队规模的增长,许多小工程不会遇到的问题变会逐渐体现出来。于是由于工程规模的增长,催生了 cocoapods 组件化、bazel、monorepo 等等技术,而随着团队规模的增长,为了保证效率,项目团队基于这两者又会做出很多工具链的优化、工程结构的优化、研发模式的优化等等,试图榨干每一滴水。最终整个项目演化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样子。

摘录 1

只要你愿意在一片怀疑声中牵起我的手 —— 曾轶可《私奔》

摘录 2

耐心的前提是理解规律 —— 张一鸣

只有知道前方的目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那么耐心的等待才是理智的。不要错把盲目当耐心。

名词

如果说「AI 伦理」是人工智能社会的道德准则,那么「可信 AI」就相当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手段

可信 AI 包括以下四个原则:

  1. 可解释性
  2. 公平性
  3. 隐私保护
  4. 鲁棒性/稳定性

这是一个用户需求倒逼企业和政策,又继续倒逼学术的一个路径

「可信AI」攻坚战:互联网大厂的「生死攸关」时刻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