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Vol.1 - 找到自己的万丈光芒

3-2-1 模型:3 个想法,2 个摘录,1 个问题

想法 1

看到一篇文章,讲述 Meta(Facebook)正在研发的触觉手套。该手套用无数气囊模拟你在 VR 中触摸到的东西的触感,从而有更真实的体验

我觉得这算是在当前的技术下能做到的尽力的尝试了吧。但对于如何欺骗大脑,实现真正的触觉,味觉,甚至痛觉,类似这种方案可能都不够。总不能在需要模拟痛觉的时候真的给你来一下子吧

马斯克的脑机才是未来🧠

5EF84CAC-CE94-4638-93EF-56AC324EBCA8.jpeg

想法 2

直到现在,看到初代 Macbook Air 的发布瞬间,还是会感动到泪目。从信封中掏出一款笔记本电脑,这是多浪漫又优雅到极致的天才才能想到的 idea。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在苹果发布会上看到这种瞬间呢?

v2-9ecb480717256e7dce2d8390175c235c_b.jpeg

想法 3

RSS 真是阅读和启发思考的最佳方式

微信公众号太聒噪太杂乱,充满了自媒体推送的焦虑,对于信息获取来说是足够的,但很少能有思考的空间

即刻广场上现在充满了不知所云和奇怪的内容

微博?微博算了吧

找到一款好用的软件叫 NetNewsWire,订阅了几个喜欢的高质量的源,更新频率刚刚好,每次有更新,仿佛都是在和作者进行一次对话

有时间再把 Newsletter 整一整

摘录 1

Ultimately, it i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 ——尼采

看《兰心大剧院》,影片结尾,观众看到了尼采写在《少年维特之烦恼》扉页上的这句话,在电影中的译文为:「期待爱的回报,不是爱的要求,而是一种虚荣」

电影固然有自己的解读,可我更爱原文

摘录 2

你越说这是万箭穿心,我就越要说这是万丈光芒!——《万箭穿心》

看过好几遍的片子了

也许我们每个人像李宝莉一样,都有自己万箭穿心的生活,都一心想要咬咬牙,把它过得万丈光芒

但是,最后宝莉放下心中的执念,放弃了原来那一团杂乱的生活后,站在河岸上,背后是灿烂盛开的烟火。这一刻或许才是她的万丈光芒吧

也许,找到自己的万丈光芒,需要和过去彻底告别

56aba58943f60b49cb8d1dac45237221b362a40d.gif

问题

暂无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