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变量

近期书影音:《中国神话通论》《微观世界》及其他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书影音了,一是因为最近几个月忙于工作上的项目,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系统整理;二是虽然读了几本书,但似乎也没有特别想写长文的想法。最近有空索性整理到一起,做一个阶段性的更新。

《中国神话通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34560/?dt_dapp=1

作者:袁珂

对中国上古神话和历史的启蒙,应当追溯到初中读的树下野狐《搜神记》——一本基于上古神话背景虚构的玄幻小说。里面光怪陆离的大荒世界,三皇五帝、神兽奇人都让我印象颇深。

因此受到影响,带着对中国上古神话世界的好奇去读了《山海经》。当时买的是一本小册子,一段描述加一个插图的形式,罗列介绍了各种上古神兽:长着翅膀的老虎、单脚独立的牛、能断善辨的羊……当时年纪小,看着也是图好玩儿。后来会好奇,中国神话是否有规整清晰的体系?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去阅读了袁珂先生的这本《中国神话通论》。应当说,这本书解答了我的好奇心,同时让我学习了很多其他的知识。

首先,中国神话源远流长,最初的来源可能是民间口口流传的只言片语,很多最初的记录已经散佚不可考;后世《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也往往多有删改、错误和遗漏,带来了很多矛盾的记述;许多神话又和历史糅杂在了一起,譬如尧舜禹神话的历史化、秦始皇身上附会的神话因素等,令神话系统的构建更加困难。袁珂先生所做的,便是克服这种种困难,旁征博引,勘误校对,梳理出一个尽量完整的神话系统。

其次,神话不只是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神话反映着历史,它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从发展中又可以清楚地看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神话区别于宗教,体现了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魅力;神话和仙话相通相似,却又区别于仙话,反映着最朴素最广大的奋斗牺牲的精神。

要说读完印象最深的一个神话人物,那必须是羿。羿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却着实悲情。他先是被天帝派遣去「扶下国」、「恤下地之百艰」,先后除掉了凿齿、九婴、大风、䝟貐、修蛇、封豨六种人间祸害;接着奉天帝命令去吓唬天帝的十个太阳儿子,结果因为太过刚正,把九个太阳都射杀了,与天帝结了仇,被贬谪人间;不辞辛苦去求得不死药,又因为与嫦娥有家庭矛盾,被嫦娥偷了去奔月了;最后尽心竭力,教出一个学生逢蒙,又是个白眼狼,最终用桃木棒杀死了羿。看来神人也不是永保无虞、事事顺心的。

在读本书的时候,我实践了一个想法:尝试自己作思维导图来进行历史类书籍的整理和理解,发现效果不错。阅读时这让我能够加深印象,而不是走马观花;阅读后,能够温故知新,也能够跳出某一节、某一段的细节,用一个全景的视角去看这一段历史,这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譬如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下(制图采用 whimscal):

上古神话

从中可以看出来,中国神话的体系的复杂、矛盾和难考据之处:例如帝俊、帝喾和舜是否为同一人?颛顼是否有韩流这么个老爹?又可以看出来,黄帝势力是如何在神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炎帝势力又是如何与之对抗的。

总之,这是一本读完很有收获的书。后续的拓展阅读可以有《北欧众神》、《希腊神话的全世界》等。

《明朝那些事儿》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74537/?dt_dapp=1

作者:当年明月

这也是一本名书了,虽然也是部大部头,但比当年读《大秦帝国》轻松多了。我想这跟作者当年明月轻松随意的写作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天知道当时读《大秦帝国》,里面的种种强行抒情有多么难受)。

同样也作了一张思维导图:

image-20230723102032932

从图中可以一览明朝是怎样艰难开国,打下江山,中期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终崇祯皇帝又是怎样无可奈何、无力回天的。近三百年的历史,无数如雷贯耳的名字,惊天动地的事件,最终都逃不过江山易主,新旧更替。

后续准备继续阅读《南明史》《大明王朝 1566》《万历十五年》。

《北洋夜行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66426/?dt_dapp=1

作者:金醉

据说这是当年微信公众号连载的故事集结成书,描述的是北洋时期背景下的北京都市传说——这是一个新旧并存的年代,军阀、富商、进步青年、走卒杂耍,各种牛鬼蛇神、三教九流都在北京这个大舞台上轮番上演着光怪陆离的新闻和故事。作者的爷爷是所谓「夜行者」,以记者的身份亲身经历了种种奇闻怪事。

本书为章回体形式,在每一个故事中都配了一张老北京地图,标示事件发生的地点,显得有板有眼,仿佛放下书本,马上就可以去到第一现场:xx 胡同或者复兴门外。同时,每个故事都有其真实的时代背景,要么是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要么是辫子军攻打北京。这些让故事好像变成了真实的新闻记录,真实性和代入感都大大增加了。

有意思的是,为了合理性,作者的爷爷的人设是一个出手阔绰、人脉极广的人,他认识周树人、与胡适共事、见到过火烧赵家楼,团队还有一个功夫高手、一个女侦探。这些设定让我觉得仿佛在看一部北京的《卫斯理》。

题外话

在看《北洋夜行记》时,有一次是在早晨起飞去上海的航班上。看完一章讲义和团和红灯照在北京与洋人厮杀的故事,故事和历史里的北京城,血流漂杵、烽火遍天。

再往前,是闯王李自成来了,崇祯为自己和大明挽上了绳索;再往前,是于谦站在城门外,誓死守卫大明国都;再往前,是徐达、常遇春北伐的身影,攻破了元大都,收复了燕云地区……

此时抬眼一看,飞机刚好飞离北京上空。这座城池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此刻又平静地卧在华北平原上,在晨光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微观世界》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285/?dt_dapp=1

导演:克洛德·纽里德萨尼(意大利)

或许是我习惯了纪录片里人类第三人称视角的解说词,所以看到这部纪录片时,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全部时长里没有出现任何解说,你能听到的就是昆虫鸣叫、雨滴落下的声音。画面是最自然的昆虫的微观世界,但镜头和构图有着超越一般纪录片的艺术性。一只蚂蚁在暴雨中被巨大的雨滴砸落,能让心瞬间揪起来;一只屎壳郎在烈日下推着粪球努力爬上高坡,一次次失败后终于成功,让人不由叫好。配乐也随着镜头和节奏不断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激烈。这些声音,这些画面,都让这部纪录片带来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微观世界

《剧谈社 | Vol. 47 扁鹊如何医治新冠?中医的神话和理想、恐惧和隐喻》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dbe0291dde147a147de9e2

这里推荐的是一档播客,而且是这个播客所有的系列。

这档播客主要是围绕文化类话题和知识与嘉宾展开对谈,内容涉及到历史、红酒、茶、禅宗、园林等各个方面。

让我尤其推荐的原因,除了涉猎内容广、内容有趣之外,主持人的优秀是我听的播客里数一数二的。对涉猎如此广泛的话题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能启发新的思考;即便如此,还是能做到不喧宾夺主,适当引导嘉宾,产生高质量的对话;总结和概括能力极强,往往能够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褒奖的话,不如放一段本期讨论中医的节目的总结:

作为一个完全受现代文化成长的人,我个人在现代医学能够明确处理的问题上一定是会优先选择现代医疗的。同时呢,也觉得我们作为一档在 21 世纪播出的节目,就不把重点放在现代主义的立场,去批判中医的巫术、中医的迷信、中医里那些被淘汰掉的前现代成分了。这些道理我希望大家更多的是当最终尝试来理解。

所以在结尾的部分,我还是想聊一下,为什么中医在现代社会,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和理由。

很多人希望彻底废除中医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医它不科学,这个判断是对的,中医确实不符合科学。但是如果把自然科学作为整个哲学的基础,然后把科学方法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方法,把科学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然后要求把所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文化都剔除掉,那这样就陷入了唯科学主义论。唯科学主义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把科学当成了信仰的对象,而且在历史上已经被充分的批判过了。前面我们聊很多,现代科学确实在医疗上能够起到很多作用,但这个作用它有极限,距离彻底解决疾病,或者宗教的话叫做病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情况下,不见得世界上就没有刚好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情况,这就是栗老师前面说的「医不到处」。

同时,其实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都呼吁,要警惕科学为名义导致的医疗权力的无度扩张。医疗自古以来就绑定了巨大的权力和约束力。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女性学者,叫苏珊桑塔格。她说过一个话,意思是,疾病本身具有道德劝诫和惩罚的意味。我们在内心深处所恐惧的各种东西,像腐败、腐化、污染、虚弱,都能和疾病化上等号。所以疾病本身成为隐喻。当疾病本身成为隐喻,就可以借由疾病之名把这种恐惧移植到其他事物上。比如说东亚病夫这个词,就是中国近代被凌辱的隐喻。二次大战的时候,出现在朝鲜、在东北,我们听过有细菌战,就会诱发人们对于战争和侵略最深刻的恐惧。50年代大家都知道,在治愈了血吸虫病以后,毛主席写过一个《送瘟神》,这里面也包含了一种治愈疾病和民族再生的隐喻。那既然疾病等于罪恶,也就赋予了一些人镇压罪恶的权力。所以世界上很多地方,无论中外都有过漫长的精神病人禁故事,我觉得你有病,就有道理把你关起来。这里面的权力滥用应该说是血泪斑斑。还有中世纪的教会认为社会上有瘟疫,是神的惩罚,所以要猎杀女巫。我们这样说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是不是因为他做了坏事?又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可能都听家长说过,要多穿衣服,不然你就会着凉。不要乱吃东西,不然你就会拉肚子。这些其实都是借以健康为名所进行的权力的一种建构。对此,福柯他有过很精彩的论述:他说现代医学除了给人类带来进步,带来健康,医学权力的扩张也在压缩人的选择权,它把人的生理功能给管理了起来。各种体检、各种医疗,让人的健康隐私被强制暴露、健康观念被规训。什么叫好身材,什么叫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你最适合生孩子,国家都会用卫生、医疗、健康的名义,强行灌输给公民。健康的人口成了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人们在得到健康的同时,会失去选择的权力,成为社会的工具人。所以我们要反对工具理性、支持价值理性,强调人文关怀去包容更加多元的文化。20世纪全球范围内都开始流行各种的替代性疗法,像冥想、按摩、香薰、草药,也包括中医、气功,其实都是基于这种后现代思想,在对现代医疗权力进行的一种抵抗。所以我们既要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去警惕前现代里那些污术化和神秘化的医疗,避免那些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医疗;也要站在后现代的立场去认识到现代医疗的局限性,接受医疗无法治愈的情况,以及去警惕医疗权力的过度扩张。

#书籍 #播客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