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和知识管理工具折腾之旅回顾
我是一个爱折腾生产力工具的人,尤其是笔记、白板、知识管理等方向。发现一款优雅好用的工具会让我产生非常大的愉悦感,并能够很大促进我「记点儿什么」、「写点儿什么」的欲望。
前阵子突然意识到,自从使用 Obsidian 代替 flomo 以后,因为 Obsidian 的移动端太难用,我的日常表达欲逐渐降到了冰点。于是踏上寻找新的工具之旅,似乎又变得迫在眉睫了。这次探索的目标是 logseq。而在这一路对工具的探索过程中,踩了不少的坑,也更加了解自己对工具的需求,这些也都记在了 logseq 中,不妨以此话题作为 logseq 带来的第一个输出。
我对工具的需求
从过去积累至今的经验来看,目前我对笔记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的诉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按优先级排序:
- 笔记工具期望有快速稳定的移动端记录能力。快速是指启动迅速,入口轻便,软件即开即写,将提笔这件事的阻力降低到最小;稳定是指性能体验流畅,最好离线可用(非必须,不代表只能是 local-first),保证任何情况下 24*7 的响应率。
- 知识管理工具期望能够很好地进行笔记之间的联系,启发新的灵感。这里面当然包括双链的形成、多视角的组织形式来提供回顾和审查空间(如检索、闪念卡片、白板)等。
- 这两者最好是同一个软件。笔记工具只是一个入口,将所有的想法和思考的水滴汇总到知识管理的池子中作为沉淀。入口和池子中间的管道不要太长,要加各种不同的转接头才能实现的话就更糟糕了。这就是我不想定时折腾数据同步和整理的原因。
我用过的工具回顾
这些诉求自然不是一开始就印在我的脑子里的,而是在不断的折腾之中逐渐形成的,我想这恐怕也是很多人,包括我一直在不同工具之间各站停靠的原因,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才会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Notion。Notion 一度是我最爱的工具,在 2021 年刚使用它的时候,深觉它作为数据库和个人资料库的优雅,以及优雅之下的能力之强大。但问题是,我似乎并不需要如此重的个人数据库来工整地记录信息。那么 Notion 对我的意义似乎就被严重削弱了:作为笔记工具,它不够轻便,我很少有打开 Notion,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写下来一行字的冲动;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它的双链能力又过于薄弱了,白板工具也是缺席的;而即使只作为文档编辑软件,它又存在离线不可用和偶尔遇到的网络问题。Notion 似乎也并不志在于此,在 2022 年后一直朝着团队协作管理方向大步迈进中,而我并没有团队协作的需求,因此 Notion 逐渐退出了我的工具链。
- Heptabase。Heptabase 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白板功能,最初看到将笔记与白板结合起来的想法让我觉得很有想象空间。但 Heptabase 太贵了,在我犹豫的期间,我读了其创始人詹雨安(Alan Chan)的博客,并用 Whimscal 短暂替代了一下,直到迎来 Heptabase 提供 7 天免费试用。试用完以后我还是没有选择购买,最痛的点是目前不支持移动端,因此不适合作为笔记工具;并且当前社区并不成熟。此外,白板功能俨然是下一个发展浪潮,各个知识管理工具例如 Obsidian/Logseq 等现在基本也都支持了白板功能,因此 Heptabase 如何证明它的独特性就只能持续观望了。
- Flomo。Flomo 作为笔记软件的移动端记录能力堪称一绝,是我使用过最方便快速,最把记录作为第一要义的产品。但 Flomo 无法满足上述第二点,即作为一个知识管理软件,目前是不太够的。而我又不想定期去做一件叫做「把 Flomo 中的数据导出为其他软件可用的格式,并在其他软件中进行整理归档」的事情,因此转而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 Obsidian。OB 的双链和白板的功能,作为一款知识管理软件来说是合格的,同时提供了 daily note 的能力来支持快速记录。但 OB 的双链只能是基于 page 的双链,配合 daily note 的话,很容易就收获一堆只能看见日期的链接关系。OB 不是没有基于 block 的双链关系,但只能链接到 block id 上(出了 OB 这个 id 毫无意义)。它的界面设计和功能也实在是太复杂,使用成本很高,并且很容易陷进对一堆插件、主题的折腾中。OB 的移动端也只能说是勉强可用,希望他们能明白,不是所有的桌面端软件的功能都需要一股脑塞进手机那可怜的屏幕中的,更何况是 OB 这种复杂的软件。
- Logseq。目前正在使用中。双链自动以 block 为最小单元,因此 daily note 在满足记录轻便的条件下,还能够提供更细粒度的连接。并且 Lodseq 的软件功能也相对更轻量,移动端的体验也还不错,目前没有遇到过问题。Logseq 也提供了白板功能,目前还没有体验过。
总结
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折腾的终点,但此时停住回顾,一定有它的价值。回头看看,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怕折腾,也不要白折腾,同时不要为了折腾而折腾。
- 第一就是不要怕折腾,每一款软件在网络上都有无数的拥趸,我相信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一定已经在小红书和博客看到过无数推荐的文章了。然而不亲自折腾一番,永远没办法拥有第一手体验,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最看重和不看重的分别是什么。
- 第二就是不要白折腾,在折腾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例如 local-first 真的比云端更安全吗?自己需要多大程度的安全性?离线可用真的是必须的吗,一年中有几次是在无网络条件下有强烈的记录想法的?我相信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也一定会造就不同的选择。同时最好牢记笔记才是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最重要的资产,不要买椟还珠。
- 第三不要为了折腾而折腾,工具在不断迭代,永远会有「下一款」,如果当前的工具在各方面都已经能很好满足需求了,那么不要轻易去因为某一个原因全部切换到另一款软件中,从而变成工具的追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