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底色是荒凉的,这种荒凉贯穿了整本书。
环境自然是荒凉的:呼兰河,一个在哈尔滨北边一些的北方小镇,天寒地冻,大地冻裂了,人也冻裂了。一片莽莽的荒原中一个小小的镇子,呼兰河,也成为了海子的德令哈之后,我心中的另一座荒凉的城。
萧红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去给大家介绍呼兰河的,但心境显然是写作时的心境,因此在近似白描的文笔中,依然透露着强烈的孤独萧索,这恐怕和萧红晚年旅居他乡不无关系。在自家后花园的时光虽然是孩童时代的萧红为数不多的快乐回忆,但在描写时,也是一再地重复,「我家是荒凉的」,仿佛是在以一个悲观的旁观者灰败的镜头来观察这段记忆。祖父是萧红记忆中唯一的亮光,但即使这样,她也会写到,「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仿佛那唯一的亮光,也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绝对的黑暗。
至于乡土人情,更是无一不荒凉。自私的人们哪怕眼看着路上的大水泡不断发酵,也不会主动去修缮。所有的人都是卑鄙的看客,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窥探别人的生活。他们兴奋而又神秘兮兮地咀嚼着别人的不幸,从中获得一丝病态的满足,而后重又恢复麻木机械的生活。愚昧,迷信,封建恶习,在所有人一齐害死小团圆媳妇那里得到了最大暴露。这种笼罩着整个大地的麻木的绝望,是最大的荒凉。更可怕的是,其中不少情节,可能仍然在广大的农村里发生着。
要说能让人从这无边无际的荒凉里挣扎着喘口气的,就是火烧云这个段落了。小学课本上就学过,再读呼兰河传中这一段描写,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只是觉得漂亮,好玩,但现在有种午夜梦回般的感动。再加上荒凉的上下文,会更让人觉得这夕阳无限好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转瞬即逝。一转眼,天就全黑了,哪家又在跳大神招魂,那诡异的呼喊声,一直往城外的荒原中飘去。